招商策略:本輪化債力度超預期
11月人大常委會順利召開,市場最為關注的化債政策落地,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對于后續各地方政府財政發力助推經濟企穩回升意義重大。除此之外,貨幣政策表述仍維持了相當積極態度,整體來看,中國經濟政策和資本市場與政策有較為明顯的 5年周期規律,“逢四逢九”年份前后均出現了政策明顯發力扭轉,自 9月26 日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力度開始明顯加大,我們預期政策力度在未來三年內都會保持持續發力,從而以優異成績迎接 2027 年二十一大的召開。
核心觀點
【觀策·論市】本次人大會議一攬子增量政策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化債方案靴子落地;2)明年財政政策的五大方向;3)本年度財政收支平衡的措施。我們認為,本輪化債的力度是超預期的。首先規??梢赃_到12萬億,這要高于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從實際影響來看,本輪大規模的化債有望較大程度的為地方政府松綁,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增強地方政府穩增長的能力,將其原本用于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去。除化債以外,我們認為,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值得期待。往后看,需緊盯12月政治局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中國經濟與政策有一個較為明顯的5年周期規律,自 9月26 日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力度開始明顯加大,我們預期政策力度在未來三年內都會保持持續發力,從而以優異成績迎接 2027 年二十一大的召開。
【復盤·內觀】本周A股市場指數表現強勢,主要原因如下:(1)強政策持續出爐,護航資本市場穩步前進;(2)美國大選結束,外圍利空逐步落地;(3)10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錄得52.0 為三個月來最高;(4)人大常委會會議落幕。
【中觀·景氣】10月制造業PMI超季節性走強,錄得50.1%,環比上行0.3個百分點,結束了自5月份以來的收縮趨勢,通用設備、TMT、汽車制造、航空運輸、水上運輸等PMI處于景氣高位。10月以美元計價出口金額當月同比12.7%(前值2.4%),遠高于市場一致預期的5.1%;對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出口同比增速較9月相比普遍回暖,其中對俄羅斯、拉美、非洲等地區出口增速較高;高新技術及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普遍回暖,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普遍轉正,集成電路、家用電器、通用機械、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等出口增速回升至較高水平,手機出口仍然負增,汽車出口同比增幅收窄。9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幅擴大。
【資金·眾寡】 融資延續凈流入,新成立偏股基金增加。本周融資資金前四個交易日合計凈流入851.4億元;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182.7億份,較前期上升62.6億份;ETF凈贖回,對應凈流入18.7億元。行業偏好上,融資資金凈買入非銀金融、電子、計算機等;消費ETF申購較多,信息技術ETF贖回較多。重要股東凈減持規??s小,計劃減持規模提升。
【主題·風向】五大重量級AI模型即將登場,Llama 4 布局AI Agent。新一輪AI大模型發布潮正在醞釀。OpenAI有史以來具有最顯著突破性進展的完整版o1模型、超10萬塊H100GPU的超級算力集群訓練并使用自監督學習(SSL)的Llama 4模型、基于社交平臺(X)海量數據(維權)與特斯拉等公司提供應用場景并投入大規模算力的Grok 3、法國AI新秀Mistral AI旗下的兩款前沿模型、Google旗下神秘AI模型等五大模型即將在2024年底或2025年推出。
【數據·估值】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較上周上行。PE(TTM)為15.5,較上周上行0.8,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52.3%分位數。板塊估值普遍上漲,其中,電子、國防軍工和計算機漲幅居前,銀行、煤炭和石油石化漲幅居后。
風險提示: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政策理解不全面,海外政策超預期收緊。
01
論市——如何理解當前的政策力度和對 A 股的影響
關于人大常委會的政策部署,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輪一攬子財政刺激的具體部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化債方案靴子落地;2)明年財政政策的五大方向;3)本年度財政收支平衡的措施。市場最關注的化債方面,主要包含6萬億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約4萬億專門用于化債的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約2萬億仍按原合同償還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
我們認為,本輪化債的力度是超預期的。首先,從規模上來看,通過三項措施的安排,本輪實際化債規??梢赃_到12萬億,這要高于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從實際影響來看,本輪大規模的化債有望較大程度的為地方政府松綁,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增強地方政府穩增長的能力,將其原本用于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去。除化債以外,我們認為,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值得期待。往后看,需緊盯12月政治局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
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經濟形勢判斷上,央行關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但認為近期增量政策落地顯效后,四季度經濟有望延續企穩回升;貨幣政策定調上,央行強調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把促進物價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房地產支持方面,央行強調支持存量商品房收儲,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
我們在此前的多篇報告里面論述過理解中國經濟和資本上的政策,有一個較為明顯的5年周期規律。在中國經濟和政治進程中,最重要的是每五年舉行一次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于每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黨中央在前一年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都會明確要求以優異的成績來迎接來年的黨的代表大會的召開。無論是經濟政策還是資本市場政策,通常都會在會議召開前兩年開始逐步發揮作用,一般在“逢9逢4”的年份,政策往往全面趨向寬松,為接下來兩年的經濟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自9月26日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力度開始明顯加大,金融、房地產及財政等領域政策加速發力提效,彰顯出當前政策力度的強勁。我們預期政策力度在未來三年內都會保持持續發力,從而以優異成績迎接 2027 年二十一大的召開。
資金面來看,此前我們多次提到ETF可能是本輪居民資金入市的主要渠道之一,ETF也是這一輪行情企穩回升主力增量資金,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增量的趨勢,有利于各行業的龍頭和權重股。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出現了一個較為特別的背離現象,A500ETF及其相關產品的持續凈流入,同時非A500ETF在普遍遭遇贖回,10月14日以來,非A500ETF凈流出了1764億。
展望后市,市場在經過了前期快速上行,行情擴散后,將會進入一段時間相對平穩的階段,為下一個階段的行情進行蓄力。前期諸多政策在公告后逐漸進入驗證期,而部分獲利盤在年底有動力落袋為安。而短期賺錢效應出來后,資金仍會繼續尋找新的機會??傮w來看,11月將會繼續體現為震蕩,結構分化的局面,隨著化債政策靴子落地,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對于后續助推經濟企穩回升意義重大,市場可能重回藍籌、質量風格。行業層面,仍兼顧以“穩增長”、“智安醫”為主要的選擇方向。
從行業和風格配置角度考慮,我們判斷,在前期中小風格占優之后,隨著中小風格補漲到位,交投占比出現較高的情況,并且此前大家預期的并購可能會隨著IPO節奏的逐漸恢復有所弱化,中小風格繼續進一步占優的概率降低。后續,隨著化債政策順利落地、四季度進入業績修正和年底估值切換的階段、ETF目前已經逐漸深入人心、中證A500進入批量建倉期,偏藍籌風格的指數有望獲得更加正面的支撐。行業選擇層面,考慮未來一兩個月的角度,綜合考慮前期表現、估值、交易活躍度、景氣變化、政策和事件催化,我們建議重點關注有望受益于政策催化和業績預期改善或增速較高的領域,具體涉及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家電(白電、家電零部件、廚衛電器等)、汽車(汽車零部件、乘用車)、機械設備(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等行業。賽道選擇層面,11月重點關注五大具備邊際改善的賽道:國防軍工、汽車、人工智能、光伏、消費電子。
1、如何正確理解當前的政策?
(1)11月8日發布會要點分析
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輪一攬子財政刺激的具體部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化債方案靴子落地;2)明年財政政策的五大方向;3)本年度財政收支平衡的措施。
??化債方案靴子落地,主要涉及三項政策,總額約12萬億,主要包含6萬億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約4萬億專門用于化債的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約2萬億仍按原合同償還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具體來看, 1)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將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萬億,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2)4萬億專門用于化債的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將分五年安排,從2024年開始,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3)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 藍部長提到,將結合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施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五大方向:1)積極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間;2)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拓寬投向領域,提高用作資本金的比例;3)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4)加大力度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品種和規模;5)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加強對科技創新、民生等重點領域投入保障力度。
? 在平衡本年度財政收支上,藍部長提到兩項增量措施:1)安排有關中央單位上繳一部分專項收益,補充中央財政收入;2)拿出4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用于補充地方政府綜合財力。此外,藍部長提到,如果確有必要,還可以通過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存量資金補充地方財政。
我們認為,本輪化債的力度是超預期的。首先,從規模上來看,通過三項措施的安排,本輪實際化債規模可以達到12萬億,這要高于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其次,從化債壓力上來看,三項政策協同發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將較大幅度的減輕地方化債壓力。第三,從實際影響來看,我們認為對于化債的理解不應僅從存量增量的角度,而更應從統籌全局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本輪大規模的化債有望較大程度的為地方政府松綁,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增強地方政府穩增長的能力,將其原本用于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去。這對于后續助推經濟企穩回升意義重大。第四,從中長期影響來看,前文提到,本輪化債后,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將降至2.3萬億元,地方債務風險將大大降低。后續,地方債務管理,有望如藍部長所述,“從過去的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范透明管理轉變”。這對于中長期的防風險工作意義重大。
除化債以外,我們認為,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值得期待。首先,正如前文所述,本輪大規?;瘋粌H有望增強地方穩增長的能力、使更多資源運用到穩增長上,也能夠大幅度降低地方債務風險。這將為積極的財政發力提供較好的政策背景。其次,積極的財政基調不改。藍部長在發布會上提到,明年將實施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結合10月12日發布會提到的“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以及本次發布會提到的“積極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間”。因此,積極的財政預期并未落空。明年財政刺激力度,包括狹義赤字率的設定、專項債規模、特別國債規模,都有望高于2024年,今年已有的財政政策,如設備更新、以舊換新也并不會在明年退出。往后看,需緊盯12月政治局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重點解讀
11月8日,人民銀行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關注:
經濟形勢判斷上,關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但認為近期增量政策落地顯效后,四季度經濟有望延續企穩回升。外部環境央行認為當前的“不確定性增多,世界增長動能總體放緩”,內部經濟“社會預期偏弱”,但是近期“增量政策力度大、針對性強,隨著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四季度經濟有望延續企穩回升態勢”。
貨幣政策定調上,強調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把促進物價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報告》中強調“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精準性”,指向貨幣政策仍將保持較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同時強調“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央行更加重視利率傳導作用,“強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導作用”。此外,央行將引導降低資金利率波動幅度,央行指出“研究適當收窄利率走廊的寬度,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中樞平穩運行”。
房地產支持方面,強調支持存量商品房收儲,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報告》強調“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924一攬子地產支持政策出臺后,政策對地產的支持有望繼續加強,地產止跌回穩有望提前。
(3)如何準確理解當前政策的取向和方向
我們在此前的多篇報告里面論述過理解中國經濟和資本上的政策,有一個較為明顯的5年周期規律。在中國經濟和政治進程中,最重要的是每五年舉行一次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于每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黨中央在前一年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都會明確要求以優異的成績來迎接來年的黨的代表大會的召開。
因此,無論是經濟政策還是資本市場政策,通常都會在會議召開前兩年開始逐步發揮作用。以貨幣政策和經濟穩增長政策為例,若這些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并直接促進經濟發展,一個顯著的標志便是M1增速的明顯回升。通過觀察歷史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過去二十多年里,M1增速的拐點分別出現在1999年初、2004年底、2009年初、2014年初以及2019年初,這些年份恰好遵循了“逢9逢4”的規律。這表明,在“逢9逢4”的年份,政策往往全面趨向寬松,為接下來兩年的經濟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然,隨著經濟政策的逐步發力并顯現成效,市場在關鍵時間節點上也迎來了重要拐點。具體而言,這些拐點分別出現在1999年年初、2015年年底、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2014年年中以及2019年年初。而觀察當前形勢,M1增速極有可能在11月或12月觸達底部,與此同時,市場在9月底已呈現出顯著反彈態勢。這一系列動態表明,當前的股票市場似乎依然遵循著五年周期的運行規律。
自9月26日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力度開始明顯加大,金融、房地產及財政等領域政策加速發力提效,彰顯出當前政策力度的強勁。我們堅信,這一系列舉措將為經濟在未來三年內持續注入動力,旨在以卓越成績迎接2027年二十一大的召開。把握這一政策總基調與核心原則后,我們不再拘泥于單一政策的細節力度,而是視之為整體政策組合中的一環,共同驅動中國經濟穩步前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除了經濟政策發力之外,對資本市場的支持政策也是有明顯規律。我們在2019年,也就是五年前,就撰寫了報告《A股投資啟示錄(六)——崛起的A股!五年一遇資本市場政策友好期再臨》就描寫了這個規律,就是每隔五年,要么就會推出一個新的板塊支持資本市場,如2004年中小板,2009年創業板,2019年科創板,要么就會議國務院名義發布一個高規格的文件支持資本市場,1999年批復“搞活資本市場六條意見”,2004年國九條,2014年新國九條,2024年新國九條。
而新板塊推出前后或者重磅資本職場文件發布前后,市場就會出現中期底部。
經濟政策周期和資本市場政策發力周期共振之下,A股存在近似五年左右的運行周期,1999年,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都出現了市場筑底回升,開啟較大級別行情的現象。
2、A500ETF份額增加和非A500ETF份額的背離
今年在基金產品方面,最重磅的產品應該是A500 ETF及其A500場外基金,到目前已經成立和正在發行的中證A500ETF及其場外基金已經達到了44只,已經上市的中證A500ETF已經達到915億。由于目前的凈值基本在1左右,因此首發10只中證A500ETF金凈流入了超過900億;而目前,本輪大多數場外基金還沒有進入建倉期。
而與此同時,非A500ETF在普遍遭遇贖回,10月14日以來,非A500ETF凈流出了1764億。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
3、小結
關于人大常委會的政策部署,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輪一攬子財政刺激的具體部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化債方案靴子落地;2)明年財政政策的五大方向;3)本年度財政收支平衡的措施。市場最關注的化債方面,主要包含6萬億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約4萬億專門用于化債的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約2萬億仍按原合同償還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
我們認為,本輪化債的力度是超預期的。首先,從規模上來看,通過三項措施的安排,本輪實際化債規??梢赃_到12萬億,這要高于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從實際影響來看,本輪大規模的化債有望較大程度的為地方政府松綁,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增強地方政府穩增長的能力,將其原本用于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去。除化債以外,我們認為,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值得期待。往后看,需緊盯12月政治局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
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經濟形勢判斷上,央行關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但認為近期增量政策落地顯效后,四季度經濟有望延續企穩回升;貨幣政策定調上,央行強調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把促進物價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房地產支持方面,央行強調支持存量商品房收儲,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
我們在此前的多篇報告里面論述過理解中國經濟和資本上的政策,有一個較為明顯的5年周期規律。在中國經濟和政治進程中,最重要的是每五年舉行一次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于每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黨中央在前一年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都會明確要求以優異的成績來迎接來年的黨的代表大會的召開。無論是經濟政策還是資本市場政策,通常都會在會議召開前兩年開始逐步發揮作用,一般在“逢9逢4”的年份,政策往往全面趨向寬松,為接下來兩年的經濟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自9月26日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力度開始明顯加大,金融、房地產及財政等領域政策加速發力提效,彰顯出當前政策力度的強勁。我們預期政策力度在未來三年內都會保持持續發力,從而以優異成績迎接 2027 年二十一大的召開。
展望后市,市場在經過了前期快速上行,行情擴散后,將會進入一段時間相對平穩的階段,為下一個階段的行情進行蓄力。前期諸多政策在公告后逐漸進入驗證期,而部分獲利盤在年底有動力落袋為安。而短期賺錢效應出來后,資金仍會繼續尋找新的機會。總體來看,11月將會繼續體現為震蕩,結構分化的局面,隨著化債政策靴子落地,打開地方財政騰挪空間,對于后續助推經濟企穩回升意義重大,市場可能重回藍籌、質量風格。行業層面,仍兼顧以“穩增長”、“智安醫”為主要的選擇方向。
從行業和風格配置角度考慮,我們判斷,在前期中小風格占優之后,隨著中小風格補漲到位,交投占比出現較高的情況,并且此前大家預期的并購可能會隨著IPO節奏的逐漸恢復有所弱化,中小風格繼續進一步占優的概率降低。后續,隨著化債政策順利落地、四季度進入業績修正和年底估值切換的階段、ETF目前已經逐漸深入人心、中證A500進入批量建倉期,偏藍籌風格的指數有望獲得更加正面的支撐。行業選擇層面,考慮未來一兩個月的角度,綜合考慮前期表現、估值、交易活躍度、景氣變化、政策和事件催化,我們建議重點關注有望受益于政策催化和業績預期改善或增速較高的領域,具體涉及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家電(白電、家電零部件、廚衛電器等)、汽車(汽車零部件、乘用車)、機械設備(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等行業。賽道選擇層面,11月重點關注五大具備邊際改善的賽道:國防軍工、汽車、人工智能、光伏、消費電子。
02
復盤·內觀——主要指數普漲,北證50、科技龍頭領漲
本周A股市場主要指數全部上漲。主要指數中,科技龍頭、創業板指數漲幅靠前,分別上漲11.70%和9.32%;主要指數中,大盤價值漲幅靠后,上漲2.19%。?
本周A股市場指數表現強勢,原因如下:(1)強政策持續出爐,護航資本市場穩步前進;(2)美國大選結束,外圍利空逐步落地;(3)10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錄得52.0 為三個月來最高;(4)人大常委會會議落幕。
從行業上看,本周申萬一級行業全部上漲,計算機、國防軍工、非銀金融等板塊漲幅靠前,煤炭、公用事業、銀行等漲幅靠后。從漲跌原因看,本周強勢板塊主要原因,計算機(強政策持續出爐,特朗普上臺后自主可控預期加強,板塊強勢)、國防軍工(殲-35或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在即)、非銀金融(東方財富、中信持續短期新高帶動板塊回暖);漲幅較小的行業原因,煤炭(板塊正常輪動),公用事業(市場熱情高漲,板塊輪動),銀行(防御板塊優勢較?。?/p>
03
中觀·景氣——10月制造業PMI超季節性走強,出口當月同比超預期上行
10月制造業超季節性走強,PMI錄得50.1%,環比上行0.3個百分點,結束了自5月份以來的收縮趨勢;非制造業PMI錄得50.2%,前值50.0%,環比小幅上行,經營活動繼續保持擴張。從三個月滾動趨勢上來看,制造業PMI有所回升,但仍運行于榮枯線以下;服務業略微下滑,但保持在景氣區間。
制造業PMI分項來看,政策拉動下內需持續修復,支撐企業生產活動加快和價格大幅回升。生產端,生產指數52.0%,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構成本月制造業PMI主要支撐項;采購量指數環比上升至49.3%,生產端重要指標均邊際改善,反映近期穩增長政策落地背景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全面恢復跡象。需求端,新訂單指數為50.0%,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47.3%,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外需延續放緩趨勢,進口指數環比上升至47.0%,內需穩定修復。價格端,購進價格指數為53.4%,環比大漲8.3個百分點,系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疊加產需改善影響,原油/原材料鋁/鋼材等價格整體上行,黑色/金屬制品業等相關行業購進價格運行至景氣高位。庫存方面,產成品庫存46.9%,環比下降1.5個百分點,內需邊際改善下,企業庫存延續去化;主要原材料庫存48.2%,環比小幅上行0.5個百分點。
10月以美元計價出口金額當月同比12.7%(前值為2.4%),遠高于市場一致預期的5.14%;進口金額同比-2.3%(前值為0.3%),連續三個月下滑。由于10月當月增幅較高,出口三個月滾動同比增速由前值的6.03%上升至7.93%。
整體來看,10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超預期,繼去年3月后重回兩位數增長,增幅創近兩年新高,環比上行1.76%;進口同比由正轉負,環比下行3.90%,反映內需仍弱,三個月滾動同比轉負至-0.53%。
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海外圣誕節前備貨需求、上月臺風天氣影響的訂單部分滯后、關稅加征前的搶出口等原因出口數量明顯增長,并且價格方面也有所改善;進口仍然受制于復蘇進程偏緩慢的內需。
國別地區來看,10月對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出口同比增速較9月相比普遍回暖,其中對俄羅斯、拉美、非洲等地區出口增速較高,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出口均有改善,對香港地區出口增速較低且有所下滑。具體來看,發達國家以及地區中,10月對加拿大、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出口同比分別轉正至19.09%、6.77%、4.99%、2.20%,前值分別為-5.45% 、-7.12%、-9.21%和-7.47%;對美國、歐盟的出口同比增幅分別擴大5.94、11.40個百分點至8.10%和12.72%;對香港地區出口同比增幅收窄至2.11%。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對非洲、印度出口同比分別轉正至20.91%和3.83%,對拉美、東盟、越南出口同比增幅分別擴大19.5、10.3、7.5個百分點至22.93%、15.79%和15.59%,對俄羅斯出口延續較高景氣,出口同比26.71%,前值16.60%。
細分行業方面,10月高新技術及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普遍回暖,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普遍轉正,集成電路、家用電器、通用機械、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等出口增速回升至較高水平,手機出口仍然負增,汽車出口同比增幅收窄。具體來看,10月農產品出口同比增速修復至10.9%,紡織品、箱包及類似容器、服裝及衣著附件、玩具、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或受益于同期低基數、海外補庫等因素10月出口同比分別轉正至15.6%、0.4%、6.8%、3.1%、2.5%和8.6%。10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轉正至9.1%,前值-1.1%;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幅擴大10.8個百分點至13.7%。其中通用機械、家用電器、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出口同比增幅分別擴大27.5、18.3、11.4、11.5個百分點至30.3%、22.8%、17.7%、15.7%;10月醫療儀器出口同比轉正至19.5%,前值-4.6%;10月手機出口同比降幅收窄4.6個百分點至-0.7%;10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同比增幅收窄至3.9%。大宗商品中,10月鋼材出口同比增幅擴大13.1個百分點至24.4%。
9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幅擴大,美洲、日本、中國和亞太地區銷量同比增幅擴大,歐洲銷量同比跌幅收窄。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數據,9月全球半導體當月銷售額為553.2億美元,同比增幅擴大2.6個百分點至23.20%。從細分地區來看,美洲半導體銷售額為172.4億美元,同比增幅擴大2.4個百分點至46.30%;歐洲地區半導體銷售額為44.3億美元,同比跌幅收窄0.8個百分點至-8.20%;日本半導體銷售額為42.1億美元,同比增幅較上月擴大5.7個百分點至7.7%;中國地區半導體銷售額為160.4億美元,同比增幅擴大3.7個百分點至22.9%;亞太地區半導體銷售額為294.4億美元,同比增幅較上月增加2.6個百分點至20.8%。
04
資金·眾寡——融資延續凈流入、新成立偏股基金增加
從全周資金流動的情況來看,本周融資資金凈流入,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上升,ETF小幅凈流入。具體來看,融資資金前四個交易日合計凈流入851.4億元;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182.7億份,較前期上升62.6億份;ETF凈贖回,對應凈流入18.7億元。
從ETF凈申購來看,ETF凈贖回,寬指ETF申贖參半,其中雙創50ETF申購較多,科創50ETF贖回較多;行業ETF申贖參半,其中消費ETF申購較多,信息技術ETF贖回較多。具體來看,股票型ETF總體凈贖回36.9億份。其中,滬深300、創業板ETF、中證500ETF、上證50ETF、雙創50ETF和科創50ETF分別凈申購11.6億份、凈贖回33.0億份、凈贖回1.7億份、凈申購12.8億份、凈申購227.8億份、凈贖回129.0億份。行業方面,信息技術ETF凈贖回52.4億份;消費ETF凈申購53.0億份;醫藥ETF凈贖回11.2億份;券商ETF凈贖回15.7億份;金融地產ETF凈申購1.9億份;軍工ETF凈贖回19.9億份;原材料ETF凈申購1.3億份;新能源&智能汽車ETF凈贖回0.8億份。
本周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規模較前期回升,新成立偏股類基金182.7億份。
兩融方面,融資資金前四個交易日凈流入851.4億元。從行業偏好來看,本周融資資金集中買入非銀金融,凈買入額達175.4億元,其他凈買入規模最高的行業主要包括電子、計算機、汽車等;無凈賣出行業。從個股來看,融資凈買入較高個股包括東方財富、中信證券(維權)、中芯國際等,凈賣出較多的主要包括新和成、北京君正、中糧資本等。
從資金需求來看,重要股東凈減持規??s小,計劃減持規模提升。本周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持22.7億元,減持48.5億元,凈減持25.8億元,凈減持規??s小。其中,凈增持規模較高的行業包括銀行、汽車、食品飲料等;凈減持規模較高的行業包括電子、美容護理、家用電器等。本周公告的計劃減持規模為122.3億元,較前期提升。
05
主題·風向—— ? 五大重量級AI模型即將登場,Llama 4 布局AI Agent
本周A股市場漲幅居前的重要主題指數為炒股軟件、最小市值、衛星互聯網。
本周和下周值得關注的主題事件有:
? 國內重要資訊與產業政策:
?。?)出口——中國10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12.7%,預估為增長5%
財聯社11月7日電,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的貨物貿易數據。中國10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12.7%,預估為增長5%。中國10月以美元計價進口同比下降2.3%。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957.2億美元,預估為順差750.0億美元。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1258 ??
(2)PMI——10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錄得52.0 為三個月來最高
財聯社11月5日電,今日公布的10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2.0,高于9月1.7個百分點,為近三個月高點,顯示服務業景氣度回升。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48273
?。?)并購重組——上交所將加大科創領域并購重組支持力度,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并購重組工具
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上交所副總經理王泊表示,上交所將加快推動“科創板八條”落地見效,加大科創領域并購重組支持力度,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并購重組工具,實現關鍵技術和優質資源的高效整合,不斷催生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2541
?。?)戰投——《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將于12月2日起施行
財聯社11月7日電,在今天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日,商務部等6部門發布了《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新規降低了戰略投資門檻,拓寬了投資渠道,將于12月2日起正式施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新的《辦法》增加允許外國自然人實施戰略投資。適當放寬外國投資者境外資產要求。對以定向發行、要約收購方式實施跨境換股的,允許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為支付對價。將以協議轉讓、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戰略投資的持股比例要求從10%降低至5%。將外國投資者的持股鎖定期由不低于3年調整為不低于12個月,如果今后證券市場有關規定對鎖定期有新要求,則需要從其新規。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169 ??
?。?)證券投資——上交所理事長邱勇:將加快投資端建設,積極鼓勵各類中長期資金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配置資產
財聯社11月7日訊,據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邱勇在2024年上交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致辭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將在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緊密聚焦提振資本市場的核心任務,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功能,加快落實好“科創板八條”等政策措施,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適配性和包容度。我們將不斷增強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多措并舉防范化解市場風險,注重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全力維護市場平穩運行。我們將堅守資本市場的人民性,進一步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強化一線監管,嚴厲打擊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不斷優化市場生態。我們將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政策工具,鼓勵上市公司深化“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我們將加快投資端建設,積極鼓勵各類中長期資金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配置資產,加快培育形成以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為主的指數化投資生態。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1662
?。?)監管——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正在制定修訂短線交易規則、程序化交易規則
財聯社11月7日電,在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中國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表示,近期我們會同商務部,明確了主權基金通過QFII渠道投資的稅收優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修訂短線交易規則、程序化交易規則等,以法治的方式消除外資參與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1217 ?
(7)新能源汽車——乘聯會:初步統計10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28.4萬輛 同比增長67%
財聯社11月6日電,據乘聯會初步統計,10月1-31日,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128.4萬輛,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長67%,較上月同期增長1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841.6萬輛,同比增長41%;10月1-31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139.9萬輛,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長58%,較上月同期增長14%,今年以來累計批發930.9萬輛,同比增長37%。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0631 ??
(8)人工智能——百度準備推出AI智能眼鏡,與Meta的雷朋眼鏡展開競爭
百度即將發布一款內置人工智能(AI)助手的眼鏡,與Meta Platforms的雷朋眼鏡展開競爭,后者是AI硬件領域為數不多的成功產品之一。百度計劃下周在上海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展示該產品。該眼鏡將內置攝像頭,可拍攝照片和視頻,并支持基于百度文心一言模型的語音互動。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814827 ??
(9)機器人——小鵬汽車發布AI機器人Iron:已進入工廠實訓 率先聚焦工廠、門店等場景
《科創板日報》6日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在AI技術日上透露,AI機器人小鵬Iron將搭載多塊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擁有15個可動自由度、支持觸控反饋的擬態雙手,目前該款機器人已經在小鵬廣州工廠進行小鵬P7+車型生產實訓,小鵬Iron未來將會聚焦在工廠和門店等場景。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0270
?。?0)儲能——工信部:適度超前布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
財聯社11月6日電,工信部對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提出,實施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發展多元化新型儲能本體技術。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多元化發展,提升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安全可靠性、經濟可行性和能量轉化效率。加快鋰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推動鈉電池、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攻關。發展壓縮空氣等長時儲能技術,加快提升技術經濟性和系統能量轉換效率。適度超前布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鼓勵結合應用需求探索開發多類型混合儲能技術,支持新體系電池、儲熱儲冷等前瞻技術基礎研究。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0446
(11)人工智能——字節跳動AI助手豆包開啟視頻生成內測
《科創板日報》7日訊,《科創板日報》記者獨家獲悉,字節跳動旗下大模型AI助手豆包正式推出視頻生成內測,意味著繼快手、商湯、Minimax等公司后,字節跳動正式殺入AI視頻生成領域。豆包官網稱,豆包視頻生成,支持圖片文字一鍵成片,“能將信息轉化為生動逼真的視頻內容。支持酷炫的動態和運鏡,多鏡頭保持一致,風格比例隨意挑選?!?/p>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1341
? 國外重要資訊與產業政策:
?。?)降息——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納指、標普500指數均續創歷史收盤新高
財聯社11月8日電,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稱可能有必要放緩降息步伐。美股三大指數收盤漲跌不一,納指漲1.51%,標普500漲0.74%,道指平收。其中,納指、標普500指數均續創歷史收盤新高。大型科技股全線上漲,英特爾漲逾4%,Meta漲超3%,蘋果、特斯拉、谷歌、英偉達漲超2%,亞馬遜、微軟漲超1%。其中,亞馬遜、英偉達、奈飛均再創歷史收盤新高。南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 Inc. ADR(MELI)跌超16%,市值蒸發170億美元,創2022年以來最差單日表現。特朗普媒體科技(DJT)收跌約23%,較10月份高點回落約50%。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852300?
?。?)大選———特朗普初步贏得美國大選
美東時間6日凌晨(北京時間6日下午),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獲勝,據多家媒體測算,特朗普已經獲得至少270張選舉人票。美國總統選舉采取選舉人團制度,50個州按人口比例分配選舉人票,獲得538張選舉人票中的至少270張即為獲勝。
新聞來源:https://finance.sina.com.cn/world/2024-11-06/doc-incvcriv3242056.shtml
?。?)消費——美國11月初消費者信心升至七個月高點,對經濟和財務前景樂觀
密歇根大學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升至73,高于接受調查的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預估。預期指標升至78.5,為2021年年中以來最高水平。樂觀展望也反映出美國人對通脹放緩的預期。消費者預計未來一年物價上漲2.6%,為2020年以來最低水平。對未來五到十年通脹率的平均預期小幅上升至3.1%
新聞來源: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4-11-08/doc-incvkqcz1666730.shtml ??
?。?)環保——特朗普已準備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美環保署總部或遷出華盛頓
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過渡團隊已經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和公告,包括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以允許進行更多的化石能源鉆探和開采活動?!都~約時報》8日報道,特朗普預計還將結束向亞洲和歐洲龐大市場出口新液化天然氣的禁令,并撤銷一項允許加利福尼亞州和其他州實施更嚴格污染標準的豁免。另外,匿名人士說,特朗普過渡團隊的部分成員正在討論將環境保護署總部遷出華盛頓。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815456
(5)芯片——美國政府同多家芯片企業加緊洽談,尋求在拜登任內敲定芯片法案相關協議
拜登政府正在加緊協商與英特爾、三星電子等公司的芯片法案協議,旨在趕在特朗普進入白宮之前完成協議。美國商務部已根據《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撥付390億美元補助金中的90%以上,但目前僅宣布了一項有約束力協議。據悉,臺積電和格芯等企業已結束洽談,預計很快就會宣布最終的資金撥付結果。英特爾、三星電子和美光科技等公司則仍在商討合同的部分實質性細節。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814808
(6)飛機制造——波音737 MAX型客機恢復生產在即,美航管局稱將加強監管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稱,由于波音公司工人已結束長達7周的罷工,波音737 MAX型客機將恢復生產,該機構將加強對波音公司的監管。該機構表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局長本周與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進行了交談,并強調了波音公司在恢復生產時使用安全風險管理系統的重要性。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指出,隨著波音公司開始實施復工計劃,該機構將進一步加強有針對性的監督。目前,波音尚未透露何時恢復生產。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814601
?。?)金融——費城銀行指數飆漲超8%,監管松綁預期帶動富國銀行漲超13%
美國費城銀行指數上漲8.5%,創2020年11月份以來最大盤中漲幅,特朗普勝選讓投資者憧憬美國監管部門將為監管松綁。華爾街大行中,富國銀行漲13.23%,摩根士丹利漲9.69%,高盛漲9.63%,花旗集團漲8.63%,摩根大通漲7.88%,美國銀行漲7.29%。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813821 ??
(8)新能源——LG新能源與Rivian簽署電池供應協議
韓國最大的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公司(LGES)周五表示,已與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達成了向其供應電動汽車電池的協議。根據協議,LG新能源將為Rivian提供先進的4695圓柱電池,總計67吉瓦時,為期五年多。電池將在該公司位于亞利桑那州的美國工廠生產,并將用于Rivian的R2電動SUV。
新聞來源: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4-11-08/doc-incvihkw0819516.shtml
?。?)人工智能——OpenAI與監管部門展開初步磋商,推進公司向營利性結構轉變
penAI正在與監管機構進行初步磋商,推進將這家估值157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向營利性結構轉變。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在與加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就改變其公司結構的程序進行初步磋商。在這個過程中,監管機構可能對OpenAI如何評估其利潤豐厚的知識產權組合(例如ChatGPT應用程序)進行仔細審查。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812599
?。?0)人工智能——沙特醞釀一個1000億美元規模的AI項目,將與阿聯酋的科技中心競爭
沙特計劃新成立一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AI)項目,旨在打造一個與鄰國阿聯酋相媲美的技術中心。該實體將建立在沙特王國成為(全球性)AI中心的努力之上。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與谷歌公司之間的AI合作伙伴關系可能會是該項目的(運作)模式。這家國家支持的實體將投資數據中心、初創企業和其他基礎設施來開發AI,這項名為“超越計劃”的計劃還將專注于為沙特招募新的人才,發展當地的生態系統,并鼓勵科技公司在該國投入資源。
新聞來源: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33199
本周產業觀察—— ?五大重量級AI模型即將登場,Llama 4 布局AI Agent
新一輪AI大模型發布潮正在醞釀。OpenAI有史以來具有最顯著突破性進展的完整版o1模型、超10萬塊H100GPU的超級算力集群訓練并使用自監督學習(SSL)的Llama 4模型、基于社交平臺(X)海量數據與特斯拉等公司提供應用場景并投入大規模算力的Grok 3、法國AI新秀Mistral AI旗下的兩款前沿模型、Google旗下神秘AI模型等五大模型即將在2024年底或2025年推出。
Meta已經在6月開始訓練Llama 4模型,而且重點可能圍繞Agent技術,并且已經在Toolformer等Agent工具上進行了一些工作,表明Meta在AI應用方面可能出現新突破。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是能夠感知環境、進行決策和執行動作的智能實體。Agent像人一樣,具有記憶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任務的拆解能力、問題的拆解能力與最終綜合分析、返回統一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傳統的LLM(大語言模型)應用模式為:接收輸入、思考、輸出。而人類智能的應用模式為:接受輸入、思考、輸出、通過記憶與規劃,應用工具解決問題。因此,雖然LLM能夠從大規模文本數據中學習到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模式,但它們在處理特定領域或需要專業知識的問題時可能表現不足。無法像人類一樣擁有記憶與規劃思考能力、運用各種工具與物理世界互動的能力。因此,為了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AI模型下一步需要納入規劃、記憶、使用工具解決任務的能力。在基于 LLM 的智能體中,LLM 的充當著智能體的“大腦”的角色,負責規劃與記憶,Agent則使用工具的角色,并根據任務執行結果給予反饋。通過 LLM 對完成的子任務進行反思,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并完善未來的步驟,提高任務完成的質量。同時反思任務是否已經完成,并終止任務。而在此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指令模型,即LLM能力的差距,將會使得Toolformer等Agent工具擴展和未來能力也會大大受限。為此,Meta研發LLama 2 與LLama 3,并在足夠強大的Llama 3 的基礎上重新專注于Agent的構建,未來升級為Llama 4。
在未來Llama 4 的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LLM提示工程為智能體賦予子任務分解與思維鏈的能力。子任務分解即通過 LLM 使得智能體可以把大型任務分解為更小的、更可控的子任務,從而能夠有效完成復雜的任務。思維鏈即通過LLM把問題分解成多個步驟,一步一步思考和解決,能使得輸出的結果更加準確。這是一種線性的思維方式。LLM推理與Agent行動結合可以有效增強 LLM 完成任務的能力。以下為三種模式的對比:
(a)僅推理(Reasoning Only):LLM 僅基于已有的知識進行推理,生成答案回答這個問題。如果LLM不具備該領域知識,容易根據已有知識強行拼湊,導致出現模型幻覺。
(b)僅行動(Acting Only):大模型不加以推理,僅使用工具(比如搜索引擎)搜索問題,只能得到海量的資料反饋,但不能直接聚焦在問題之上。
?。╟)推理+行動(Reasoning and Acting):LLM 首先會基于已有的知識,并審視擁有的工具。當發現已有的知識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則會調用工具,比如:搜索工具、生成報告等,然后得到新的信息,基于新的信息重復進行推理和行動,直到完成這個任務。
因此,Agent技術能夠賦予模型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包括函數調用、遵循復雜指令、預先規劃、多步驟推理等。因此在Llama 4中集成Agent技術有望實現規劃、回溯、網頁導航、代碼執行等多種高級功能。Agent技術的引入還意味著Llama 4模型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執行用戶的指令,從而在實際應用中提供更加智能和靈活的交互體驗。如果能實現良好的模型互聯,形成一個復雜的Agent系統,將獲得幾個數量級的擴展。這對于大模型的實際落地和創造價值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降低用戶門檻并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效率。隨著Agent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優化,預計Llama 4將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復雜的自然語言處理任務,滿足更廣泛的應用需求。Meta的目標是,讓每個小企業,最終甚至每個大企業,都能輕松地將自身的內容和產品整合到AI智能體中。
AI Agent前景廣闊,未來市場一片藍海
2023年,全球AI Agent市場規模為38.6億美元,預計從2024年到2030年將以45.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Multi-Agent系統與工業部門的應用或將表現出最高的復合年增長率。北美地區研發與生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亞太地區緊隨其后,且伴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有望實現不同地區內最高的復合年增長率。2023年,Single-Agent系統市場營收份額占比最大。相比Multi-Agent系統,Single-Agent系統更容易、更快速地實施。企業可以快速部署這些解決方案,無需進行大規模定制,因此適合那些希望快速提升效率的公司。此外,Single-Agent系統的開發和部署成本通常較低。企業等組織可以通過單體系統實現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功能,而無需像Multi-Agent系統那樣進行重大投資。Multi-Agent系統預計將在未來擁有最高的復合年增長率。復雜問題解決、實時決策、增強的協作和通信以及跨行業的多樣化應用是推動Multi-Agent增長的主要因素。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持續研究和開發,特別是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進步與云計算的廣泛采用,使企業部署人工智能代理變得更容易,成本效益更高。AI 大模型正在提高AI Agent的功能和性能,行業正在采用它們來完成越來越復雜的任務。因此,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Multi-Agent的需求將會逐步增加。Multi-Agent系統使不同Agent之間的通信和協作更加順暢,從而提高了協調和團隊合作能力。?
在2023年,企業是最大的AI Agent終端用戶群體。AI Agent在協助企業處理客戶支持、個性化互動和快速響應等工作時具有良好的表現。而在未來,工業部門或將表現出最高的復合年增長率。工業越來越多地采用自動化來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勞動力成本。AI Agent可以自動執行重復性任務,監控流程并做出實時決策。此外,AI Agent可以協助優化工作流程,減少停機時間,簡化操作,從而顯著提高生產力和資源管理。此外,人工智能代理分析大量數據并提供可操作見解的能力支持更好的決策,并增強工業運營中的戰略規劃。
分地區來看,美國的谷歌、微軟、IBM等主要技術公司在AI Agent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該地區擁有強大的創業生態系統,專注于人工智能創新和自動化,促進了人工智能代理在金融和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亞太地區的人工智能代理市場將在預測期內實現最高的復合年增長率,中國科技企業研發處于前沿。亞太地區的各個國家正在經歷跨行業的重大數字化轉型,導致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人工智能代理)的采用增加。企業正在利用人工智能來提高運營效率和客戶參與度。阿里巴巴、亞馬遜、蘋果、百度、谷歌、IBM、Meta、微軟、英偉達、Salesforce等公司為AI Agent市場中的主要研發公司。其占據了AI Agent 主要市場并主導研究方向。
06
數據·估值——整體A股估值較上周上行
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較上周上行。截至11月8日收盤,全部A股PE(TTM)為15.5,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52.3%分位數。創業板PE(TTM)上行3.5至38.8,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29.8%分位數。代表大盤股的滬深300指數PE(TTM)上行0.5至12.3,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58.2%分位數。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PE(TTM)上行1.3至22.3,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38.5%分位數。
在行業估值方面,本周板塊估值普遍上漲,其中,電子、國防軍工和計算機漲幅居前,銀行、煤炭和石油石化漲幅居后。電子板塊估值上漲4.07至47.9,處于67.5%歷史分位;國防軍工板塊估值上漲7.58至67.5,處于65.9%歷史分位;計算機板塊估值上漲6.85至50.8,處于63.2%歷史分位;煤炭板塊估值基本與上周持平為12.1,處于64.5%歷史分位;銀行板塊估值上漲0.02至5.9,處于37.1%歷史分位;石油石化板塊估值上漲0.04至10.9,處于22.8%歷史分位。截至11月8日收盤,一級行業估值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國防軍工、計算機、電子、美容護理、醫藥生物。
-? END? -
標簽: 本輪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