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車企的“銷量周榜”或將終結!中汽協倡議:從“數據競賽”轉向“服務、價值競爭”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田野 于建平 北京報道
曾引發行業爭議的“銷量周榜”,或將正式宣告結束。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向汽車行業企業發出規范企業數據發布的倡議書。其指出,近期關注到部分車企頻繁發布不能代表市場規律的銷量周榜,數據來源不明,引發輿論誤讀,擾亂行業秩序,加劇了“內卷式”惡性競爭。為維護汽車行業健康生態,引導行業聚焦高質量發展,中汽協倡議規范數據發布,維護行業公信力;倡導良性競爭,杜絕不當宣傳。
中汽協表示,倡議企業停止對外發布銷量周榜,避免碎片化信息引發片面解讀,減少誤導性輿情對市場的干擾。企業以符合汽車行業運行規律的數據(如月度、季度、年度)為周期發布本企業經營數據,共同保障行業健康平穩運行。
規范汽車數據發布
每月公布一次銷量數據是汽車行業的慣例,但從2022年6月13日??,理想汽車公布了6月5日至11日的周銷量排行榜,并以0.84萬輛的成績蟬聯新勢力銷量榜首,銷量周榜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隨后,其他車企也曾參與其中,發布了一些結合特定詞匯限制的銷量周榜,通過細分市場,盡量讓自己能夠排在榜單前列。
汽車銷量周榜多次引發行業質疑,多家車企高管都曾公開反對該現象。2024年7月,蔚來汽車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在其社交平臺發文表示,拒絕理想汽車發布的周銷量榜單,認為卷“周榜”是低水平內卷,會干擾企業的正常經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轉發帖子并表示“我也反對出周榜”。當晚,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中國的科技公司還在做“周榜”,在想辦法賺錢,這不是科技競爭該有的樣子。
除了認為發布銷量周榜是惡性競爭行為外,不少車企高管都對榜單上的數據產生質疑。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表示第三方的銷量周榜數據不嚴謹,也沒有得到蔚來的授權。小鵬汽車產品營銷總經理黃泓霖也曾質疑銷量周榜數據造假。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劉毅林發文表示,“我們不需要每天、每周公布銷量來炒作,請關注每月的官方公布數據,該數據最具權威性”。
汽車分析師高登認為,從企業層面來看,銷量周榜并不能全面反映車企的實際經營狀況。“企業發展不僅有短期,也有中長期的評價、衡量維度,每周銷量只是企業在極短時期內的銷量變動情況,僅能夠從銷售這一個維度反映企業當周在銷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很難反映企業的戰略規劃、研發投入、前瞻技術布局等中長期的實際情況。”
與此同時,高登談道,不同企業之間產品上市的節奏、產品換型改款的規劃不盡相同,加之當下汽車產品的動力類型多種多樣,適用場景也不同,放在一起做短時對比,對任何企業都很難稱得上公平。
2024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尤其在當前市場需求相對不足、價格戰愈演愈烈、企業越來越卷的背景下,更有必要規范汽車產銷數據及排行榜的發布。
會議要求,管理部門、行業組織、第三方機構等擁有數據資源的,可以按一定規則和行業公認的產品分類標準,定期持續公布市場銷量;生產企業或存在競爭關系的經營主體可對外發布自己的有關數據、排名、財務等信息,未經許可或授權,絕對不能公開其他企業的數據。同時,發布銷量數據排名還要標注數據來源,避免不正規、不合規甚至假冒數據損害相關方合法權益。總之,銷量數據排行榜發布必須依法依規,不能任性,更不能在利益的驅使下,將其變成商業競爭手段,惡化市場競爭生態。
由“卷數據”轉向“卷價值、服務”
中汽協在倡議書中提到,企業宣傳應聚焦自身經營成果,宣傳內容應關注企業自身技術突破、產品創新及服務升級,避免使用對比性表述,發布關聯性排名等內容,禁止通過拉踩、攀比制造惡性競爭,推動行業從“數據競賽”轉向“服務、價值競爭”。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也認為,銷量周榜會導致企業承受來自市場投資者和消費者等方面的壓力,車企應當更加關心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品附加值。
“價格戰、‘內卷’的核心其實就是同質化競爭,大家只能去拼價格。如果再進一步去研究汽車產業‘內卷’的根源和主要原因,那就是中國自主品牌還沒有樹立起基于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他談道,要打造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力,就不要卷價格,而是要卷技術。目前已有一些車企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力,致力于突出自身的技術。另外,安全也是打造品牌差異化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維度,尤其是在智能駕駛方面去突出產品的安全特性。
此外,提供優質的服務也是一個重要的抓手。全球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發布的《2024中國銷售服務滿意度研究》顯示,年輕一代消費者正在逐漸成為推動市場變革的重要力量。特別是“90后”“00后”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同度更高,推動汽車消費理念的變革。數據顯示,超四成年輕消費者會將智能駕駛水平作為購車的重要考量,他們愿意為更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支付額外費用。
“雖然年輕購車者對價格敏感,但他們更注重性能和配置的平衡。這一需求推動了汽車市場的創新。”高登談道,新勢力車企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使其迅速占據市場一席之地。這與傳統汽車企業此前主要以新技術為賣點、向消費者推銷技術的模式有所不同。
標簽: 倡議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