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發債忙!險企多渠道密集“補血” 解渴償付能力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李秀梅
保險公司增資發債“補血”忙。4月3日,保險業協會官網一口氣披露了平安人壽、三峽人壽、安盛環球再保險三家險企的增資信息。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年初至今,保險公司發債、擬增資總金額已達726.94億元。
綜合來看,險企“補血”熱情高漲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受償二代二期工程影響,保險公司需要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來滿足監管部門要求;另一方面,當前保險行業處于深度轉型期,一些有余力的險企未雨綢繆增強資本實力;此外,當前債券利率持續走低,通過“贖舊借新”降低成本。
扎堆補充資本
近期,多家保險公司通過發債或增資方式密集“補血”。僅4月3日一天,就有平安人壽、三峽人壽和安盛環球再保險發布增資方案宣布增資。
其中,最大手筆的增資方案來自平安人壽,該公司擬增資約199.99億元。平安人壽的注冊資本現為338億元,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后,該公司的注冊資本將達到約360億元。通常來說,增資金額并不一定等于注冊資本增加額,保險公司可選擇將發行股份溢價部分計入資本公積,增加公司實際資本的同時,又保持財務靈活性。
除了增資擴股,今年還有多家險企通過發債的方式壯大資本實力。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規模為39億元,發行永續債規模為457億元,另有7家險企披露新的增資擴股計劃,合計擬增資金額為230.94億元。照此計算,年內險企發債、擬增資總金額已達726.94億元。
綜合來看,險企增資原因集中在三方面,包括提升償付能力,滿足監管要求;未雨綢繆增強資本實力;以及發行利率更低的債券降低負債成本。如平安人壽在增資公告中提到,增資目的在于加快業務發展,多措并舉提升償付能力水平,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模式,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當前利率環境和監管環境下,保險公司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滿足日益嚴格的資本要求,同時還需要應對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此外,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服務范圍的拓寬,險企對資本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長。
“補血”需求增多難度加大
盡管多家險企宣布增資計劃,但對于整個保險行業而言,增資難度依舊不小。
從增資的出資方來看,多數險企的增資仍由原有股東或地方國資主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并不多。從增資額度和頻次來看,“小筆多次”的增資趨勢更加明顯。
當前仍處于償二代二期工程的過渡期,業內普遍認為,未來險企資本補充需求依然強烈。2024年12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延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過渡期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原定2024年底結束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即償二代二期工程)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劉欣琦在相關研報中分析,有大量保險公司申請采用過渡期政策,在部分監管規則上選擇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全面執行到位。隨著過渡期政策結束,預計大量保險公司會通過發債融資方式緩解資本壓力。
張雪峰同樣認為,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監管規則變化帶來的資本壓力,預計2025年險企的“補血”需求將繼續增加。
業內人士直言,增資發債有助于幫助保險公司提升償付能力、抵御風險,支持業務穩健發展。但保險公司亟待提升自身“造血”能力,通過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創新產品和服務、優化業務流程等方式促進經營水平提高。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表示,保險公司需要通過優化內部管理、提升經營效率來增強自我積累能力;同時,還應加強風險管理,合理配置資產,確保資本的有效使用和增值;放棄過去的粗放型資本運用模式,科學高效地統籌業務結構,不斷提升投資策略回報率,才能在“補血”的同時,提升險企的“造血”能力。
標簽: 發債
相關文章
-
如何理解發債收益情況?發債收益受哪些因素影響?詳細閱讀
發債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與投資方式,其收益情況是投資者極為關注的要點。要理解發債的收益情況,需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發債收益主要有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利息...
2025-06-29 18 發債
-
超百億港元!中國平安計劃再發債,頭部險企進入“補血”窗口期詳細閱讀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李秀梅 頭部保險公司進入補充資本的窗口期。6月4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告,中...
2025-06-04 26 發債
-
復盤2024|險企合計發債近1200億創歷史新高,“贖舊借新”提速進場詳細閱讀
增加資本實力、提升償付能力,是2021年監管提出執行“償二代”二期工程以來,保險公司的共同議題。作為外源性資本補充路徑之一,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
2024-12-26 33 發債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