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三季度業績驟增 新準則“放大效應”須重視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9·24行情”啟動后,市場預期上市險企三季報表現優異,但業績公布后還是讓人大吃一驚。
五大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合計凈利潤達3190億元,同比大增78%,創歷史之最。其中,中國人保單季盈利暴增20倍,中國人壽大增17倍。
事實上,專業投資者一般不將凈利潤作為壽險公司的核心觀察指標,因為該指標受外圍影響大、波動大,不能很好反映經營質效。不過,今年三季報業績增幅遠超以往波動范疇,仍值得探究。
在解釋業績增長時,中國人壽稱,三季度股票市場低位震蕩后快速反彈,總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該公司總投資收益2614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152.4%。之所以提“同口徑”,在于中國人壽今年開始執行新會計準則,包括新保險合同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
新準則正是險企三季報業績表現驚人的重要條件。新準則下,更多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市值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造成凈利潤波動加大。
以中國人壽為例,中國人壽6月末股票持倉市值4400多億元,其中,歸于交易性資產的超4000億元。這意味著,如果股票上漲10%,賬上有400億元的投資收益。
在舊準則下,中國人壽2023年末持有的4300億元股票中,市值變動影響當期損益的股票資產僅不到200億元。其余4100億元股票為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這類資產市值變動屬浮盈浮虧,除浮虧在一定條件下形成減值損失外,只要不賣出就不影響當期利潤。
兩相對比,新準則下股票投資對于保險公司業績影響極大。不過,各家險企對股票的資產分類比例存在一定差異,受股票漲跌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當然,今年執行新準則后,除市場回暖的客觀環境外,中國人壽業績大增也受益于主觀能動性和基本面邊際改善。其投資“把握市場機會開展跨周期配置,持續推進權益投資結構優化”,同時,保險端業務價值率提高。此外,三季度單季盈利劇增,也有去年基數偏低的原因。
需注意的是,在新準則下,股票上漲帶來投資收益增長,下跌也會拖累投資收益,加大利潤的雙向波動。如何穩定投資收益,是保險公司面臨的挑戰。今年的高基數也給來年增加了壓力。此外,凈利潤畸高,分紅還掛鉤嗎?有險企在業績發布會上稱,未來派息需根據長期研究預測。
標簽: 驟增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