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00%!廣州國資創投容虧率刷新紀錄,打開國資容錯“大門”
華夏時報記者黃敏璇 胡夢然 深圳報道
國資容虧率再創新紀錄。近日,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其中創新性地提到“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這是繼去年多地提出最高80%容虧率后,國資容虧率再次創下新高,消息一出引發投資界廣泛關注。
“在國資監管體系中,這一政策具有突破性意義。傳統國資監管注重資產保值增值,對虧損容忍度較低。此次100%容虧率打破常規,標志著國資監管理念從單純追求財務回報向注重產業培育和創新驅動轉變,更加重視長期戰略價值和社會效益。”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按整個投資生命周期考核
根據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的《管理辦法》,廣州開發區科創母基金是由管委會、區政府出資設立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政策性母基金,基金總規模50億元。
《實施細則》提到,科創母基金新增投入部分不超過30%用于直投資金。在資金用途方面,直投資金以對項目開展直接股權投資為主要運作模式,包括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其中,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的金額合計不超過直投資金規模的30%。直投資金不得投資房地產、落后產能、高環境風險等類型項目。
而在投資年限方面,《實施細則》提出投資項目具備退出條件后,對于種子直投項目,單個項目原則上投資年限不超過10年。對于天使直投項目,單個項目原則上投資年限不超過8年。對于產業直投項目,單個項目原則上投資年限不超過6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風險容忍機制方面,《實施細則》提出在受托管理機構盡職盡責前提下,按照投資階段,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分別出現最高不超過各類別投資總額50%、40%、30%的虧損,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如何界定機構“盡職盡責”?記者注意到,此前該基金《管理辦法》已列出四大盡職免責情況:對已履行規定程序作出投資決策、進行基金投資且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如因不可抗力、政策變動、行業風險或發生市場(經營)風險等客觀因素造成投資損失的,不追究決策機構、受托管理機構和主管部門等相關人員的責任,不作負面評價。
“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是此次政策備受關注的亮點,其中100%容虧率更是全國首例。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創新舉措與硬科技投資行業特性密切相關。“硬科技投資周期長、失敗率高,早期項目不確定性大。若國資考核機制不改變,會因風險高而錯過潛力項目。100%容虧率可以使國資更適配硬科技投資,敢于投入早期項目。”
周迪認為,該政策還打破了傳統國資監管過于注重短期單一項目盈利的觀念,從整個生命周期考核,更注重長期和整體效益。同時明確了盡職免責邊界,使國資投資決策更靈活,減少決策人員后顧之憂,利于吸引專業人才參與國資創投。
“對投資機構而言,可以緩解回購等條款束縛,更大膽地投資早期高風險項目。對創業企業來說,也能獲得更多早期資金支持,增強發展信心。”周迪說。
這一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
國資容錯“大門”越開越大,背后是從中央到地方的不斷探索和推動。
去年6月,“創投十七條”就提出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
今年1月發布的國辦1號文件提出,明確建立健全容錯機制,解決基金管理人不敢投、不敢退、怕擔責等問題。包括遵循基金投資運作規律,容忍正常投資風險,優化全鏈條、全生命周期考核評價體系,不簡單以單個項目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
這期間,多地跟進探索創新機制。上海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層面的國資基金考核評價及盡職免責制度文件,明確國資基金整體評價原則不以單一項目虧損或未達標作為基金或基金管理人負面評價的依據。廣東明確提出國有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考核中,“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深圳首次提出“大膽資本”,呼吁支持國資基金大膽試錯。
廣州設“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是目前為止各地國資基金容虧率的最高紀錄。這一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
天使投資人郭濤認為,廣州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特別是在鼓勵創新和包容失敗方面具有示范意義。不過,他認為二三線城市跟進需具備先決條件,一是地方財政實力較強,能夠承受潛在的投資損失;二是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和產業基礎,確保投資項目有較高的潛在回報;三是具備專業的投資管理團隊和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也有觀點擔憂,若出現大規模虧損,是否存在一定的政策回調風險。對此,周迪認為:“雖存在一定可能性,但如果政策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有完善風險控制和監管體系,大規模虧損情況可得到控制。且從長遠和整體看,早期投資的戰略意義重大,只要在可控范圍內,政策不會輕易回調。”
郭濤表示,為確保政策的延續性,還需要建立多維度的配套保障機制。如加強投后管理,提供專業的運營管理指導和資源支持,幫助被投資企業降低風險;建立風險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標簽: 國資
相關文章
-
堅定看好!上海三大國資平臺發聲詳細閱讀
4月8日,上海三大國資平臺均在其官方渠道公開發文稱,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 上海國投公司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堅定持有戰...
2025-04-08 21 國資
-
一個月內4家險企股權遭國資股東掛牌出售,“退金令”下國企加速剝離金融資產詳細閱讀
界面新聞記者 | 苗藝偉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國多地國資公司正在密集出售保險公司股權,“退金令”政策發布實施以來,效果持續顯現。 ...
2024-12-27 38 國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