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證券:財報季來臨 尋找順周期和科技的景氣線索
回顧:3月10日-3月 14日A股震蕩上漲,順周期領漲近期A 股交易線索:3 月10 日-3 月14 日,A 股主要寬基指數均不同程度上漲,而港股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數震蕩回調,行業方面,A 股主要一級行業中食品飲料、煤炭領漲,而計算機、電子等行業表現靠后。國內仍處于強預期弱現實的宏觀環境,一方面是國內通脹和社融數據有所走弱,另一方面內蒙古呼和浩特出臺生育補貼政策,提振了消費信心。海外方面,貿易摩擦反復,歐盟決定對價值260 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反制關稅,美國通脹數據全線低于預期。
展望:財報季來臨,關于三條主線的再平衡
財報季來臨,短期預計業績預期的影響凸顯,預計短期科技、消費和紅馬股的風格或有所平衡。
我們在2025 年度策略提到三條主線:1)首先,關于成長風格,特別是AI+應用(含機器人),在較高的擁擠度情況下,特別是在業績期,或有部分兌現壓力,但從中長期視角來看,無論是參考過去的美股還是國內科技股的歷史經驗,行情并不取決于擁擠度或者流動性,最為關鍵的是資本開支的加速度,而目前科技“東升西落”現象反映的是對美股科技資本開支放緩的擔憂,和對國內科技巨頭資本開支加速的信心。2)關于消費,傳統消費受制于地產投資和居民收入的緩慢回升,而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服務等或激發消費潛力。3)關于順周期,在2025 年潛在關稅壓力下,預計生產端的出清以及消費補貼升級或將成為更加緊迫的選項,重點關注紅馬股,以及部分食品、鋰電、化工、消費電子零部件等。
焦點:財報季來臨,尋找順周期和科技的景氣線索從日歷效應來看,在4 月份業績期,AI 等科技板塊相對大盤的超額收益可能階段性收斂。背后的邏輯是,在財報季來臨前,大部分行業的盈利預期變化與行情沒有必然關系,“春季躁動”容易出現,此時科技股的超額收益或較為明顯,而在財報季開始后,市場行情受業績預期調整的影響較為明顯,也就是基本面的影響較大,我們構建的景氣投資有效性指標或開始上升。
業績期主要關注景氣方向,通過業績預期上調的方式或能找到景氣線索。從年初以來,我們觀察到電子、電新、醫藥、汽車、化工、機械、計算機、非銀、有色和軍工等行業盈利預期上修較多,而在科技行業內部,盈利預期上調較多的二級行業是軟件開發和通信服務。
然而,待業績披露期過后,期間跌幅較大的行業,在業績披露過后或漲幅較大。自2019 年以來,大部分時期,在業績期過后在風險偏好回升時,前期下跌幅度大的行業反彈的幅度更大。
不過,特殊的情況發生在2020 年和2024 年,部分行業在財報季期間的漲跌幅與業績披露后的漲跌幅趨向于相同,這與當時的宏觀環境有關,經濟的預期單調性較強。
把握住風格平衡時期再次布局科技的機會。一方面,在過去幾年業績披露影響期,其中大模型、IDC 和云計算等行業景氣度預期較高,股價有韌性。另一方面,在國內科技股資本開支仍在加速增長的背景下,若AI+應用(機器人)相關鏈條出現調整,積極布局新一輪的科技上漲行情。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風險超過預期;
2、政策落地不及預期;
3、宏觀經濟不及預期;
4、財政補貼力度不及預期。
標簽: 長江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