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軍團”闖入深交所,對千億級市場“放大招”
來源:南方日報
過去幾個月,您一定刷到過這種視頻,各種人形機器人“手眼協同”完成復雜任務——優必選機器人在汽車工廠里分揀零件,眾擎機器人跳起“功夫之王”。
深圳本土企業優必選自主研發的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進入新能源車廠進行實地“培訓”,成功實現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流水線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質量檢查作業。優必選供圖
伴隨人形機器人出圈的還有一個新詞:具身智能。通俗來講,可以將具身智能系統視為機器人領域的“安卓”,它能使機器人自主感知、學習并與環境進行動態互動,從“專用”變為“通用”。4月10日,深圳具身智能產業化發展座談會在深交所舉行,從政策、產業、資本三個大方向探索和定義具身智能產業的未來。
發展具身智能,深圳的底氣在哪?
政策“放大招”——豪擲45億加碼AI與機器人產業,2027年目標千億產值、50個爆款應用場景,劍指全球人形機器人創新高地。
技術“全家桶”——華為、騰訊提供“最強大腦”,樂聚、眾擎、優必選等搞定“靈巧手”,從傳感器、靈巧手再到視覺模型,產業鏈上下全是王者。
資本“神助攻”——專項綜合金融支持密集發布,重點聚焦AI、機器人等產業賽道,服務產業鏈各環節的綜合性金融需求。
這場座談會還釋放出一個強信號——在具身智能產業賽道上,深圳對機器人的野心不止于舞臺表演、工廠搬磚,還有家用、醫療、養老,軟件硬件兩手抓……下一個千億級市場正在打開!
技術“全家桶”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產業突圍
眾擎機器人跳起“斧頭幫”,樂聚機器人上演“太極秀”,優必選機器人進廠“打工”……這些看似炫技的演示,實則是深圳企業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落地的縮影。
此次座談會上,美的集團、海康威視等傳統制造業巨頭,紛紛提出將具身智能融入生產流程。事實上,具身智能的產業化并非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一場從實驗室到市場的系統性革命。深圳憑借其“制造業基因”和“創新生態”,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突圍路徑:通過技術突破、場景驅動和產業鏈協同,將前沿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
3月11日,越疆機器人推出了面向工業級精細操作全尺寸仿生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實現了“從手到人”的技術進化論。
從“機械手臂”到“具身大腦”,這些技術突破源于“AI大腦”與“物理小腦”的協同:華為、騰訊的大模型提供決策支持,帕西尼科技的多維觸覺傳感器實現0.01N級精準力控,兆威機電的17自由度靈巧手則賦予機器人“類人手”的操作能力。
諸如此類的技術“全家桶”均來自深圳,發展具身智能離不開“深圳貨”,也成業界的共識。
“以深圳為核心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在具身智能供應鏈中占據了 55%以上的份額。若將粵港澳大灣區視為一個獨立個體,其占比將達到 24%,與歐洲相當,并超過日本。這充分表明,深圳對中國在全球具身智能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具身智能中心主任劉少山表示。
政策“放大招”從“軟硬一體”到“完善生態”的系統布局
在座談會上,逐際動力聯合創始人張力表示,如今具身智能行業的發展,并不是拼資源、拼規模,而是拼創新。
深圳的野心,藏在每一份行動計劃里。今年以來,不少企業家留意到,深圳對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力度明顯加大,產業政策端密集催化。政策上的創新,成為了新興產業創新的關鍵支撐。
樂聚機器人董事長冷曉琨告訴記者,在深圳發布的《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中,無論是訓練場的建設、大模型的建設,還是機器人本體的建設,都在向“軟硬一體”融合的方向探索,而這正與樂聚的企業發展規劃不謀而合。
3月,深圳出臺該《行動計劃》,宣布針對AI與機器人產業新增45億元專項投資,這是繼2023年設立千億級人工智能基金群后又一重磅動作。該計劃聚焦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算力芯片等關鍵領域,提出2025年產業增加值突破160億元的目標。
就在同一天,深圳還出臺了《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計劃(2025—2026年)》等文件,引發市場熱議。
深圳的愿景,從來不僅限于單一技術突破,更在于構建完整的產業基座。在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同時,也注重產業生態的完善。
為了給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搭建暢通渠道,深圳市專門制定了詳細的申報指引,涵蓋“引領核心技術攻堅突破”“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矩陣”“科技創新生態建設”三大類重點工作。
通過政策系統性布局,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團隊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產業生態,深圳正在努力提升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高地。
資本“神助攻”耐心資本與市場熱錢的共振效應
具身智能的產業化離不開資本支持,而深圳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同時擁有國家戰略資本與市場化熱錢的雙重推力。
國家人工智能基金籌備組副組長張建華在座談會上表示,將圍繞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開展投資布局,覆蓋算力、算法、數據和賦能應用等各環節。基金遵循行業發展規律,適度投早、投小、投前沿。這一策略直指行業痛點——具身智能需要長期投入,而早期企業往往面臨融資難。以兆威機電為例,這家微型傳動系統企業通過港股上市融資,加速“靈巧手”研發,目前已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近一年來,深圳多家機器人企業赴港上市,將資本市場撩得火熱。此次座談會落地深交所,再次釋放信號,激發連鎖反應。不少投資機構開始“反向定制”技術路線,主動表示會設立專項基金,定向支持具身智能在多元場景的應用。
在這片熱土的資本市場已從“跟風”轉向“造風”之際,狂歡背后亦有隱憂。“具身智能仍處于商業化早期,企業需警惕估值泡沫。”一位投資人士坦言。對此,深圳的解法是“耐心資本+政策兜底”——通過政府引導基金降低市場風險,同時以場景開放為企業提供試錯空間。“現在中國乃至整個行業對人形機器人的研發總投入,還沒有‘共享單車大戰’的1/2多。目前國內所有人形機器人企業的投入都不到20億,我認為可能還需要3~5倍,才能走得更穩健。”眾擎機器人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趙同陽表示。
從政策破局到產業協同,再到資本共振,深圳正在書寫具身智能的“中國方案”。這場革命的意義遠超技術本身:它關乎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城市治理的升級,甚至人類與機器的共生關系。而對于深圳,這場實驗的目標清晰可見——到2027年,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崛起,或將證明這座城市不僅是“硬件之都”,更是“智能高地”。
標簽: 深交所
相關文章
-
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于5月19日至20日在深圳舉辦詳細閱讀
專題: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新質生產力 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2025-05-17 22 深交所
-
深交所正制定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詳細閱讀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深市ETF規模已突破萬億元大關。 3月21日,深交所以“新格局下...
2025-03-22 33 深交所
-
全棉時代母公司穩健醫療收深交所關注函詳細閱讀
3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向穩健醫療下發關注函,要求自查并說明公司是否知悉、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和涉事違規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來或...
2025-03-16 36 深交所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