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百億公募易主,國新證券的新開局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券業行家
在2024年內規模“翻番”的國新國證基金,正式獲批“易主”,成為央企國新資本直屬子公司。而放棄股東之位的國新證券,也有更多變動。
增資易主獲批
節前,證監會行政審批信息有了多頁更新。藏得很深的這則《關于核準國新國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的批復》,讓行家頗為感慨。
應國新國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新國證基金)請示,證監會在2024年12月30日批復:核準國新資本有限公司(簡稱:國新資本)成為國新國證基金主要股東。對國新資本認購國新國證基金新增21,000萬元人民幣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51.22%)無異議。
券商股東放手
尚未變更的工商信息顯示,國新國證基金原名華融基金,成立于2019年3月,注冊資本2億元。從名字上看,不難發現其與國新證券(原華融證券)的歷史淵源。董事長楊銘海,曾是國新證券副總經理,但在2024年3月已卸任。
而本次增資的國新資本,為直屬國務院的央企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國新)全資子公司;同時也是國新證券持股71.99%的控股股東。
2024年9月,證監會曾就國新資本入主國新國證基金提出兩項反饋意見:一是要求國新資本就如何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助力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助力公司長期發展進行說明。二是指出由國新資本提名全部非獨立董事,原控股股東國新證券基本不參與董事會,并要求對這一情況的考慮進行說明。
透過這些線索,或許可(金麒麟分析師)以預見:對這家曾經的全資子公司,國新證券選擇了放手:不僅讓渡了控股權,并且表示不再插手董事會。
規模創下新高
行家查看了國新證券2023年報,其中以單獨段落列出了國新國證基金的經營情況。最為醒目的是這句——管理規模同比增長32.64%。不過,國新證券未披露具體的營收和凈利潤數據。
天天基金網顯示,國新國證基金在2024年三季度末規模為110.15億元,較2024年一季度翻了一番還多,并且刷新了成立以來的紀錄。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國新國證基金自成立以來每年均為基民賺到了錢。
2023年度旗下基金產品凈利潤合計16,736.56萬元,收取的基金管理人費用為2,443.31萬元。2024年上半年,國新國證基金為投資者賺取1,086.21萬元,收取管理費991.95萬元。
易主前后,國新國證基金相繼宣布:審計機構由中興華所變更為立信所;新增上海云灣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云灣基金為基金銷售機構;旗下部分基金參與上海好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簡稱好買基金費率優惠活動。
而更大的變動,來自總經理的到位。
更多人事動作
出身證監系統,自2021年3月擔任總經理的丁卓先生,在2023年12月因個人原因離任。國新國證基金宣布由常務副總經理張勛(金麒麟分析師)民代任。
而這一代任,卻花了9個月時間。2024年8月,諶重先生履新國新國證基金總經理,并在2024年12月完成工商變更。
從過往從業經歷來看,諶重與國新證券并無淵源。此前他的任職履歷包括大鵬證券、漢唐證券、平安砸錢、香港金鼎證券、建信基金和中郵創業基金。
此外,國新證券方面,也有人事變動傳出。
月前,原人力資源總監(副總級)辛厚東升任副總經理、執行委員會委員。原甬興證券首席風險官夏晨任副總經理、執行委員會委員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總法律顧問;總經理曾建勇不再代任簽署職務。
另據媒體報道:總經理助理、執行委員會委員伍志鵬不再兼任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職務,由王志明負責固定收益投資部工作;馬遙新任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經理、工會辦公室主任。
放手旗下公募機構,并進行人事調整的國新證券,在新的一年里,將如何積極探索特色化、專業化、精品化發展之路呢?
標簽: 開局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