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業績新增長極 券商持續發力國際業務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挖掘業績新增長極
券商持續發力國際業務
◎記者 唐燕飛
國際業務正在成為券商業績的重要增長極,跨境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業務“多點開花”。
“跨境理財通2.0”券商渠道開閘以來,多家券商開戶數均在2000戶左右、單家券商客戶跨境匯劃資金接近2億元;企業境外發行上市路徑通暢,2024年共有156家企業成功獲得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中資離岸債一級市場發行有所改善,券商迎來更大的展業機會……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券商國際業務熱潮將起,頭部券商國際業務盈利有望創新高。
券商“跨境理財通”業務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
首批14家券商試點“跨境理財通”業務已有兩個多月。據悉,開通首月,中信華南、華泰證券、廣發證券3家券商客戶跨境匯劃資金破億元。截至2月上旬,深圳某大型券商客戶跨境匯劃資金接近2億元,多家深圳券商開戶數均在2000戶左右。
多家券商表示,2025年,將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制度和流程,加強境內外協同。
結合初期展業進展,多家券商將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和準確性。中信華南表示,將根據上線首月業務的開展情況和客戶反饋,對現有的內控制度、操作規程等進行調整和完善。同時,進一步加強中信證券華南、中信證券經紀(香港)等境內外子公司之間的協同合作,在產品研發、客戶服務、風險控制等方面形成更緊密的合作機制。
深圳某券商表示,總部對券商營業部“跨境理財通”開戶數量下達了考核指標,營業部2025年將精細化服務大灣區上市公司、專業投資機構、個人客戶等客群的跨境財富管理需求。
目前,“南向通”產品吸引力較強。以中信證券App內的貨幣基金為例,一些南向通產品年收益率超過4%,不少大灣區投資者踴躍申購。
業內人士認為, 2024年以來不少QDII產品限購,“跨境理財通”、互認基金有望填補部分QDII基金份額增長受限的市場空缺,券商“跨境理財通”業務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
境外上市熱有望延續
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工作正在常態化、有序化、透明化推進,2025年境外上市熱有望延續。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2月14日,今年以來約20家企業獲得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
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共有156家企業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截至今年2月14日,123家企業在境外上市備案流程中。
這將為中介機構帶來豐富的業務機會。據悉,參與境外發行及上市的中介機構較多,包括保薦人及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境內外律師、行業顧問、存托銀行等。目前,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等頭部券商均積極布局這一業務。
以2024年港股IPO計算,同花順數據顯示,70家企業首發上市募資總額為875.33億港元,新股上市費用為56.42億港元,整體上市費用占募集資金比重約6.45%。
2024年以來,券商紛紛加強境外投行團隊建設,服務上市企業“走出去”、境外資本“引進來”。2024年12月12日,在中信證券2024年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上,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李春波表示,中信證券將提速國際化業務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在境外上市、中資離岸債市場承銷、機構股票服務、股權衍生品等方面持續發力。
發力中資離岸債承銷業務
中資離岸債承銷也是券商境外業務重要發力點。券商在這塊業務上與銀行同臺競技。企業外債風險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24年中資離岸債市場共發行1298只債券,發行總規模約2359.73億美元,較2023年增加約34%。從承銷金額看,中資券商中,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承銷額居前。
據第三方數據統計,1月中資離岸債總發行規模折合約238億美元(其中增發規模約8億美元),環比增長近50%。
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券商有望提供差異化服務,以債券承銷為抓手撬動更多元化的業務。
中國保險資管協會特邀研究員卜振興表示,中資企業在離岸債券市場的整體發行規模明顯回暖,這背后有雙重原因:一是受益于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再融資需求,部分融資平臺公司為拓寬融資渠道,將目光轉向境外債券市場;二是美聯儲降息的情況下,境外中資美元債能夠提供較高的票息收入及海外央行降息后潛在的資本利得,引導二級市場參與度提升,并推動一級市場發行。
標簽: 增長極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