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將吸引人口向北部聚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釋放新質產業空間
2月18日,“潮涌北區 新質未來”2025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產業空間推介大會在中關村壹號舉行。來自區相關部門、街鎮以及高校院所、協會聯盟、進駐企業和有意向在北區發展企業的150余名代表參會。
2025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釋放141萬平方米新質產業空間。未來三年,11個專業化、特色化的產業園區將陸續建成,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具身智能、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產業。
海淀區委常委、副區長馬光耀介紹,海淀區正在抓緊推進“南北協同、均衡發展”,未來將通過規劃引導,逐步優化北部職住關系,吸引人口向北部聚集,增加北部活力。
海淀區將持續提升北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
2024年,海淀區布局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出臺了相關工作實施方案和6個配套文件,謀劃8大行動,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1+X+1”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翠湖、永豐兩大組團形成主要的產業創新集群,已入駐科技企業1400余家,其中收入過億企業103家、獨角獸企業24家、上市企業5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園區企業總收入4500億元。
同時,海淀北部地區圍繞交通、教育、醫療、文化設施等多方面,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隨著故宮北院區、北部醫療中心、蘇家坨中心醫院、西北旺體育中心等新項目落成,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完成,以及未來清華醫學院、兒童醫院、北部文化島等重大項目引入,科學城北區將實現“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發展愿景。
馬光耀介紹,海淀區將加快補齊短板,規劃建設一批文體休閑服務設施,持續提升北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強化南北協同,統籌南北指標共濟互用,推動“科技向北”,加快構建北部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推進“南研發、北轉化”“南鏈主、北鏈群”“南創新、北應用”,打造北部驗證中試高地和高端制造基地,強化科技領軍企業帶動產業鏈協同攻關,強化北部應用場景牽引。通過“產、城、人”高水平融合發展,吸引更多青年創業者在北區發展。
今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釋放141萬平方米新質產業空間
海淀區北部開發辦副主任紀妍介紹,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沿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走廊帶動形成了三大產業組團以及上莊建設組團,聚集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新型研發平臺落地,科技創新能級得到顯著提升。
未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不僅是海淀區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輻射帶動北京西北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更是北京打造高精尖產業創新集群的優質空間。
2025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釋放141萬平方米新質產業空間。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空間管理處處長董崢介紹,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產業空間主要集中在永豐、翠湖、上莊和中關村軟件園四個集中建設組團,以及部分組團外的“一鎮一園”集體產業用地。總產業建設規模約2100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約1000萬平方米,在建約400萬平方米,待供應產業空間約700萬平方米。
未來三年,11個專業化、特色化的產業園區將陸續建成,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具身智能、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產業。368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將陸續釋放,為中關村科學城的產業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在特色產業空間推介環節,實創股份、海開集團、海國投、上莊鎮、西北旺鎮、蘇家坨鎮和溫泉鎮代表依次對中關村壹號、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園、溫泉科技園等14個重點產業園區進行推介,涵蓋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領域,通過“精準匹配、全周期服務”的核心理念,提供定制化空間解決方案。
為14家重點企業授牌“北區城市同行者”
現場舉行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活力地圖點亮儀式,向大眾展示了北區產業園區、交通樞紐、教育醫療等核心資源,標志著北區產城融合邁入新階段。
同時,活動為認知光子、星辰研究院等11家新入駐企業和國網北京海淀供電公司等3家戰略合作企業授牌“北區城市同行者”,進一步夯實北區產業生態的多元化基礎,推動北區產業空間的優化升級,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創新生態體系。
此外,現場設置了北區特色產業空間展區,七大產業空間代表與參會嘉賓展開一對一洽談,嘉賓針對園區的租金價格、入駐政策、人才扶持、未來發展規劃等提出諸多問題,雙方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合作模式等展開深入交流。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白爽 校對 付春愔
標簽: 城北區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